目的颤抖:
古代哲学家庄子曾经写过,一个博奕者用瓦盆做睹注,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,而他拿黄金做睹注时就大失水准。庄子对此的评价叫“外重者内拙”,就是说当一个人外部承载着过重的压力时,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笨拙。现代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“目的颤抖”,“目的颤抖”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雷蒙 阿隆提出的心理学概念:“目的性越强,越不容易成功。” 现代心理学叫做心理失衡, 也叫“华伦达心态”。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,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